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搜狐专访:中新美三国学者谈中美经济走势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03 点击数:

◆搜狐访谈嘉宾:

李文溥博士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特聘教授)

鲍曙明博士 (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

陈抗博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月28日联合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预测发布会,公布对中国2009年至2010年共八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

这也是CQMM自2006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的第六次预测数据与政策模拟结果的发布。

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此次预测发布会具有独特的意义。为此,搜狐教育、搜狐出国邀请到了研发CQMM的两位负责人以及专程从美国前来出席会议的一位学者,请他们就当前及今明两年中美经济走势发表看法和建议。他们分别是: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特聘教授、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闽江学者讲座教授陈抗博士,以及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鲍曙明博士。

记者: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从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开的,那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鲍曙明:对这个问题,应该说已经有很多分析了。从表面上看,是次贷造成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了金融危机,从深层次看,则应从三个角度来看这次金融危机:

第一是技术创新。各种金融衍生的产品的出现在使很多资本要素的流动性增强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盈利的空间。但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却没有跟上,这就使得衍生产品到处泛滥从而引起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

第二是产业全球化。这是一个更核心的问题,金融危机并不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但产业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却可能加深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第三是社会制度本身。市场制度实现了短期效益的最大化,市场制度对有货币投票权的人来讲是有效的,但对于那些没有货币投票权的人来讲是得不到什么保护的,所以说超前消费是在把下一代人的资源在提前消费。另一方面,美国的社会制度本身使使其劳动力成本很难下降。

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制度进步的必然产物。中国目前也在往这些个方面在发展。表面上这些都是一种进步,但由此导致的经济潜在风险的增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者:您认为美国政府目前所采取的这些措施能否扭转美国经济的困难局面?

鲍曙明:美国当前的政策基本上是在救死扶伤,但严格地讲,美国的方案不应该叫刺激方案,而应该叫辅助方案。我认为,如果仅靠美国一家的财政刺激计划,不可能立即产生效果,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了。只有基于全球性的世界经济合作,这个问题才可能解决。从某种角度上讲,此次经济危机有可能变成全世界经济合作的一个里程碑,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球金融和经济体制的合作。

记者:应该说,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了中国,能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根本原因就是此次经济危机?

李文溥:不能。造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第一是金融危机导致外部市场需求萎缩从而使我国出口需求急剧下降。目前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相当高,出口急剧下降,必然引起国内生产衰退。但这仅仅是外因,不是内因。第二是中国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它们因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而提前暴露。这才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内因。具体说来:一是经济增长长期以来过分依赖加工出口;二是加工出口又依赖国内要素的廉价投入(包括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国内资金成本、廉价的土地、廉价的资源消耗等)。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虽然实现了高增长,但却抑制了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均GDP与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96年为1:0.83, 2007年下降为1:0.73。

此外,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资本所有者倾斜,劳动者报酬所占份额却不断下降。1996年劳动者报酬在总产值(GDP)中占52.2%;2006年降为44%。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持续提高。2007年比1998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加剧了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局面,国民收入支出结构“两高一低”(高出口、高投资、低消费)的不平衡结构特征日趋尖锐。

记者:我想很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目前中美经济困难的差异性到底在哪里?

鲍曙明:中国和美国的危机根本上是不一样的,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危机。无论从金融制度的创新,还是技术创新等方面,美国都是走在最前面的。目前美国的整个信贷体制本身受到了很大冲击,对美国来讲,现在最根本的是信心的危机。而对于中国,金融体系跟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利率杠杆的影响还有限。中国目前面临的困难不是来自金融体系,而是来自海外世界经济的需求(下降)。究其本质,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因此,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应是不同的。

记者:现在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可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

李文溥:当前的经济增长下滑缘于总需求不足,我想这是大家都认识到了的,但是,与此同时,更要注意,总需求不足是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社会生产结构失衡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及时转变三者密切关联的。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第一,应当积极扩大内需。我们特别提出的一点是: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应同时兼顾结构调整。我们这次应用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发现:同样的财政支出,你如果都拿去作基础设施的投资,保增长的效果未必好,而且会使得原来的高投资结构更加失衡,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以增加居民的收入,从长远的增长来说,它所起的拉动的作用效应更大。因此,财政扩大支出应当实施基础设施投资与提高居民收入并重的政策。第二,不同方式并用,促进居民消费。如提高社保、医保水平,教育助学水平,改善居民预期,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降低住房负担等等,不仅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第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软硬”兼顾,不仅重视铁路、公路、通讯、能源等“硬”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第四,在硬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关注不同地区的绝对水平,而且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人均GDP与人均基础设施之比,考虑相对水平,使投资的拉动效应、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五,应当重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技术创新,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负,降低企业的成本,等等。

记者:嘉宾如何看待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陈抗:根据我们的模型预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低点应该是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之后,随着美国和欧盟在二或三季度逐渐见底反弹,明年的增长会比今年要好。我们估计,在乐观情形下,今年的GDP增长率可实现7.6%,悲观的情况是6.3%。这些结果是基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国际机构对今明两年世界经济的预测而得出的。

想要说明一点的是,虽然同样是7.6%的增长率,但它的实现可以有不同,比如说可以是一个以投资为主体的扩张,特别是政府大量的增加投资来实现7.6%的增长率,也可以是以投资、消费扩张并重,而我们课题组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我们目前也面临结构调整,而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在扩大内需的情况下,让消费拉动内需起更大作用。如果说光靠投资来促进增长的话,会加剧原先就存在的不平衡。所以我们在政策模拟中,模拟把一些投资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或减税用以提高居民收入带来的消费增长,那么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为此,我们也提了一些具体的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记者:陈抗先生来自新加坡,请您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谈中国扩大内需可选择的一些具体措施?

陈抗:中国扩大内需可选的选项其实要比美国多,美国现在面临着几方面约束:第一,是流动性陷进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的利率也基本上近零了,货币政策难以再起作用,再靠扩张带来的效果基本上没有;第二,虽然美国政府在扩张财政政策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振兴计划,但他们实际上面临着财政赤字的扩大以及资金的来源问题。谁来负担政府的7000亿、8000亿的财政扩张所带来的财政赤字,目前还是一个问号。

而中国政府就不一样,它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财政盈余。中国政府在2000年以来国民储蓄中的政府储蓄是不断在上升的,特别是像中国政府留在央企或国企中的钱还是蛮多的,像2007年,央企的利润就有大概1万6千亿,所以从政府扩张财政方面,面临的约束要小很多。另外一方面,和美国、欧洲相比,中国的银行或金融体系基本上没有受到打击和动摇,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银行来调动资金扩大投资比美国要容易。

(责任编辑:许晓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