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厦大与南洋理工大学昨联合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7-2008》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7-26 点击数:

作者:张小燕 李夏珊 王瑛慧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7-26

昨日上午,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行2007年夏季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预测发布会。图为一位记者在发布会上拍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图表。(姚凡 摄)

本报讯(记者 张小燕 实习生 李夏珊 通讯员 王瑛慧)老百姓觉得物价在上涨,股市在“走牛”,楼市在“低烧”……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昨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学者在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7-2008》称,物价上涨乃是一种统计上的“错觉”,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过热。

这个判断,来自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在厦大举行的2007年夏季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预测发布会。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党委书记朱之文到会致辞,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主持。

物价上涨是统计上的“错觉”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学者经过模型计算与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过热。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6月份同比上涨4.4%,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再度引起争论。学者们认为,物价上涨乃是一种统计上的“错觉”。比如说,猪肉去年是10元一斤,而今年1月份涨到12元一斤并一直保持到6月份,统计上仍然显示上半年涨了20%。

而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的“核心CPI”并没有上涨。简单地说,居民的医疗、教育、交通、通讯、衣着等方面的消费价格并没“水涨船高”;工业经济的“食物”,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幅在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平稳。此外,由于央行“管”住货币,几次调息之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没有加速上涨。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反映企业的生产、订单等在5-6月份连续下降。

学者们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四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之后,物价指数往往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必须避免单一根据同比增长率持续增加得出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加速的有偏判断。

昨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还是比较好。下半年,中国将坚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明年一季度物价将回落趋稳

学者们认为,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6月份同比上涨4.4%,并且已经连续四个月突破3%的警戒线,但这一轮消费价格的上涨基本上是结构性的,主要集中在食品,非食品价格仍然平稳。而食品价格上涨又主要是由于肉禽、蛋类的短暂性供应短缺。

只要央行“管”住货币供应,食物消费品价格的上涨预计将不会传递到其他消费品和投资品。而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与特别国债的发行,进一步加强了央行“管”住货币的能力。

随着肉禽、蛋类等食物的供应逐步恢复正常,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望在今年第4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回落趋稳。由于惯性作用,预计今年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将缓慢上升。这个预测,与昨日国家发改委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的预测相一致。

学者们进一步预测,到明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回落至3.51%,明年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低于3%的警戒水平;主要价格指数也将进一步回落。

预计今年GDP增长率11.19%

与百姓和媒体关注物价上涨有所不同,学者们更关注中国经济在连续四年高速增长之后如何持续。

中新两国学者认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消费需求上升,消费品生产的潜能得到释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由原来的倚重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并重。

在预计人民币今明两年将分别上升5%、4%、2007年上半年世界市场需求继续适当增长以及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第二季度再提高利率0.27个百分点的假定下,2007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将回落到11.43%,第四季度将进一步下降为10.56%,预计2007年全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11.19%。而2008年全年将平稳过渡到10.29%。

学者们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继续“管”住货币,防止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冲动迫使投资品价格也加速上涨,从而导致真正的经济过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