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大萧条成因分析”学术交流会在漳州校区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29 点击数:

12月28日晚,由经济学系《学经济》编委会与经济学社联合主办的“大萧条成因分析”学术交流会于校区4号楼101顺利举行。《学经济》编委会编委,经济学社部分社员和来自不同系别的讨论组成员参与了这次交流会。

经济学系06级赵柘锦同学回顾了美国大萧条期间的经济历史,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并配以生动的图示,使大家对1929-1933年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学经济》编委钱日帆同学阐释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观点。他结合史实,通过分析,强调了预期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并且,他还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过热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而经济学系06级张海渺同学则从大萧条发生前期的股市过热方面寻找原因,并分析大萧条期间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即“大萧条一代”)身上强烈的“时代”特征,以及这种心理特征对二战后经济行为的影响。金融系06级的段念同学对大萧条前后金融市场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的描述,并对股票市场、基金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的情况做了实证分析。《学经济》编委肖朗同学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分析了大萧条的成因,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数理推导过程来印证货币主义的观点:大萧条前的衰退是由货币供给减少引起的。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是《学经济》编委会和经济学社的首次携手合作。12月11日首正式启动开始,分成“凯恩斯学派”、“社会心理学”、“金融工具及金融风险”、“货币主义者”和“奥地利学派”,在历时三周的时间内,各小组通过集体交流、协作阅读等方式,逐步展开研讨学习,28日举行的是总结报告交流会。在近2个小时的讨论学习之后,本次交流会圆满落幕。

数据统计、资料查阅、集体讨论及后期的总结报告工作不仅使得参与此次研讨会的同学获得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的学术研究能力。来自不同系的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也表明此次活动成功地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经济学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