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厦门日报》理论探讨版面全文刊登了我院“海之翼”寒假社会实践队所撰写的“厦门游艇产业乘风破浪正当时”一文。
我院“海之翼”实践队通过四个多月的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名家访谈对厦门市游艇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对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总结,并就厦门市游艇产业的总体定位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给出了有创见的思路和建议。
该文章将游艇这一新兴产业,第一次理论化、系统化地呈现在广大厦门市民面前,为响应厦门市政府培育厦门市民海洋文化意识、打造“全天候游艇之都”的政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附: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9-04-15
【编者按】
目前,厦门已初步建立起以游艇制造业为“龙头”,以游艇俱乐部、游艇码头等配套建设为支撑的游艇产业链,并逐步朝着中国一流游艇产业基地进发,逐渐成为海西产业集群的新龙头、新亮点。厦门游艇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游艇旅游、水上娱乐、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从而给厦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这只是个开始,厦门游艇产业还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厦门游艇产业究竟要如何定位,游艇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等等,需要我们进行调查研究。
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海之翼社会实践队经过四个多月的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信息整理,初步总结出了厦门发展游艇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比较系统地总结和归纳出了厦门游艇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未来规划。
【现状】
厦门市游艇制造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拥有生产制造企业和配套加工贸易服务企业30余家,多家游艇制造企业已打入北美和欧洲市场。
2007年,厦门市游艇产业产值达3.5亿元,同比增长60%。游艇出口24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占全国总量的27%;2008年上半年出口2092万美元,增幅又达到62%。2008年11月9日,中国第二个游艇(帆船)产业发展基地落户厦门,厦门成为继青岛之后第二个国字号游艇产业基地。
问题:产业粗具规模但缺规划引导
1.游艇生产以外向型为主,出口市场单一,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厦门市从事游艇生产的企业以民营和外资为主,游艇销售基本依赖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两个市场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订单大幅下降,直接冲击了新兴的厦门游艇产业。
2.出口游艇的种类与世界市场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厦门市出口游艇以舷外机艇为主,舷内机艇和舷内外机艇的生产近年来才有所增多。而世界市场未来的需求预测显示,舷内机艇和舷内外机艇主导了未来的游艇消费。厦门市游艇制造企业需要将其发展规划进一步与世界需求相结合。
3.缺乏与游艇产业相关的人才。由于厦门游艇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各类游艇专业人才比较匮乏,游艇产业人才大都从国外引进。市内各大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都未开设与游艇相关的课程。
另外,厦门市几家主要游艇企业都拥有自主品牌,但品牌的认同度不高;对如何承接台湾游艇产业的转移规划不够,产业对接规划不明确,没能充分把握对台的特殊区位优势;厦门游艇行业协会于2008年8月成立,其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厦门市与游艇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未起步;游艇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规划不清晰。厦门市游艇产业现在发展的基本情况是:游艇制造业已逐渐成型,产值位于全国前列,但是游艇俱乐部、游艇配套产业、游艇码头建设发展进程相当缓慢;到目前为止没有相应的规划方案。
定位: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大特色
厦门市要大力发展以游艇产业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实现从传统海岛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转型,优化海洋资源,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塑造城市新品牌。概括起来,厦门市游艇产业的定位应是:建设一个基地,培育三个中心,塑造四大特色,打造一张新名片,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生态建设。
建设一个基地:厦门市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的“中国游艇(帆船)产业发展基地”称号,这将给厦门正在倾力打造的游艇(帆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厦门市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游艇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将游艇产业打造成海西产业集群的新龙头、新亮点,将厦门建成中国一流的游艇(帆船)产业发展基地。
培育三个中心:
打造海西游艇制造中心:厦门市应在承接台湾游艇产业转移的同时,继续夯实游艇制造业基础,加快推进翔安南部欧厝游艇产业基地的建设,整合现有海沧游艇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游艇制造企业的集群优势,把厦门建设成为海西游艇产业的制造中心。
建设全国游艇旅游中心:厦门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游艇产业的发展和海洋文化的营造将使游艇旅游成为未来厦门城市旅游的新亮点。厦门市应依托现有港口风景和海西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游艇产业链的开发建设,加大对海钓业、水上娱乐业、餐饮服务业和旅游地产等相关配套产业的扶持和开发力度,使厦门成为全国海洋旅游的梦想地,两岸知名的游艇旅游核心区,塑造“台海兼有东风吹,海上天堂在厦门”的美誉。
打造亚洲游艇物流中心:物流业将是未来厦门最有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厦门市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游艇城的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集游艇二手市场、游艇配件市场、游艇服务市场、游艇营销窗口为一体的游艇集散地,打造亚洲游艇物流中心
塑造四大特色:
浓郁的闽台海滨风韵:厦门应立足海西,发挥对台特色,把厦金海域美丽的海滨风光纳入到游艇产业的整体规划当中来,以游艇产业发展为契机,把产业开发和生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向世人展示优美、温馨、浪漫的闽台海滨风韵。
时尚的水上休闲运动:厦门海域广阔、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可以发展海钓、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水上飞机等运动,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和绿色生活理念,打造时尚水上之都。
原始的海岛鱼钓风情:厦门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大多紧靠陆地,非常适宜将游艇产业与海岛鱼钓业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海上休闲方式,把游艇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多元的海洋文化底蕴:厦门是一座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在发展游艇产业的过程中融合游艇文化、海洋竞技文化,以及闽南特色文化,力求通过游艇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文化外延,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打造一张新名片:游艇产业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也会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马拉松让世界了解了厦门,在不远的将来,游艇产业的腾飞将是厦门迈向世界的名片,它将以时尚、多元的海洋文化感召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建议:加强规划扶持完善产业链
1.政府政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厦门市应在国家《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尽快出台相应的游艇管理办法,包括航道管理、检验规范、游艇登记、运输吊驳、进出口通关、驾照培训考核等等。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目前国内消费的大中型游艇一般要缴纳40%左右的税收,而其他发达国家一般不会超过20%。厦门市可以出台相关的税收支持和产业扶持政策,给予制造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尽快成立专门的类似“产业促进领导小组”的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游艇产业的快速发展。
完善航道整体规划。目前两岸关系日益融洽,厦门市应尽快出台整个东海域的游艇航道规划,把厦金海域纳入考量范围,对厦金产业合作前景做出详细的展望。通过海基、海协两会协商机制,适机与金门进行协商,开放厦门的外岛,改良旧航道,借助“小三通”航线,开发利用大同安湾;同时充分发挥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五缘湾帆船俱乐部以及中奥游艇俱乐部的地理优势,拓展漳州、泉州和台湾等地的航线,为厦门游艇产业的腾飞提供广阔的水上跑道。
另外,厦门市应建立游艇科研机构, 如建立“厦门游艇科研设计所”。可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鼓励游艇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力度。
2.人才引进与培养。抓住机遇,引进国际优秀人才。目前,欧美游艇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厦门游艇企业应借此机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纳游艇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通过“借脑”加快提高自身游艇设计、制造和服务的水平,增强企业人力资本实力。
立足海西,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厦门市可以整合大学院校丰富的教学科研力量,与台湾相关职业学院合作,聘请国外专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培养一批适合游艇专业教学的老师。逐步建立融培养游艇设计人才、制造技艺人才和游艇旅游管理人才为一体的“厦门游艇学院”,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游艇行业高级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打造全国游艇人才的摇篮,促进海洋文化传播,打造城市教育新品牌。
3. 培育和传播游艇文化。厦门市应面向全国,积极推动和培育厦门国际游艇展览会,组织相关论坛、赛事等活动,逐步营造具有厦门特殊的海洋竞技文化和游艇文化。
4. 延长和完善游艇产业链。抓好欧厝游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整合海沧游艇产业基地,加快建立“厦门游艇产业园区”;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划定“厦门游艇休闲旅游区”,逐步培育海西游艇旅游市场;加快五缘湾国内外游艇集散中心的建立,推进游艇物流业的发展。
●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海之翼社会实践队